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

《記於全日本劍道聯盟二十週年》 本間 七郎(劍道範士八段)


     首先,我要向全日本劍道聯盟二十週年紀念說聲恭喜。
再者,順著聯盟的主意,來寫些感言。

     我把我的劍道修煉時期分為。第一期、第二期、第三期,三個階段。第一期是由開始拿竹刀到畢業後獨立為止。第二期是出社會後,應用第一期所修得的心得與技術,再苦練奮鬥的時期,第三期是以第一期和第二期淬煉而成的精華,在這裡以單、雙、單的三個理論來表現。
      第一期是所謂單的時代。我是生長在一個鄉下地方。在這個地方,升上國小五年級就一定要去參加劍道的訓練。因為在我的故鄉,自從小學就規定大家一定要學劍道,所以有很優秀的老師指導我們。在那種指導下,時常會被老師耳提面命“不要想、不要想”。當時我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。後來進入中學,又升到專科學校,在持續修煉的過程中,才慢慢似懂非懂地知道“不要想”的意思。我的修煉時代是明治的後期和大正時代,所以比賽只在寒季訓練結束時,大多是一年一次有時也沒有舉辦,其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訓練或稽古。進入專科學校以後的時間,大都以稽古為本體,比賽只限於歡送前輩的送別比賽。
      第二期是雙。也可以說就是對這個“不要想”自我鬥爭的開明時代。因站在指導學生的立場,經驗越多,對於一直以來持續下來的“不要想”之疑問,感到好像撥雲見日一般地明白起來。總之,在第一期的修業時代是,心思易亂而不成熟的時代。也就是說會有''一定要打到對方''、''一定要贏對方''等等想法,心思不能統一的時代。在那狐疑之時,老師會時為指點虛隙。我想,“不要想”的意思,並不是說絕對不要想,而是雖然還是要想,但那個“想”,一點都不會阻撓你的訓練,也不會妨礙你比賽時的心境。換言之,是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的無心,也不是說無心的心,而是有思慮的無心,而無心中藏有思慮。又有意與無意兩者也一樣。意思是,不是不可打定主意,是有意而包含無意,無意而有包含有意。澤庵禪師的不動智亦不是動的否定,而是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。此外,應無所往而生其心,或間不容髮,或前後繼斷等,我認為都是“不要想”的別稱。

      第三期是單,超越單、複的單之時期。好像是一種不因任何事物而生出煩意的心境吧。也可以解釋為,在其心境中過著砌茶飲啄,即是過生活的意思吧。劍是由人練成的,可是真能達到這種心境、並能體會這種心境的人,才有資格說這句話吧。
      
      古歌道,我流我派不知去向亦無邊境,捨命勤奮為要。再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