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

《恩師 松田秀彥老師的事績》 太田 義人(劍道範士八段)

我進入因伯尚德會之門,跟隨松田秀彥老師學習劍道的時日,足足有五十年之久。因伯尚德會是爲了要教育武士的子弟,而在明治七年經藩主欽賜而設立的場所。其目標是沿襲鳥取藩所提倡的“文武並進”的目的。認爲流於文者柔弱,偏於武者粗暴,文物就如車之兩輪,缺少任何一方皆不足使用。文武應該並行之意。

師長松田秀彥老師,參加幕府末期的鳥羽伏見之戰(明治維新前的內戰)爲首,打穿明治維新前後的內戰。也參加過西南戰爭(維新成功後的內戰)。當時,其爲鳥取藩士(藩籍的武士階級叫做藩士,但德川幕府直轄的武士叫旗本,禦家人。)後在警視廳,軍官學校當武術教師。後辭職歸鄉,擔任因伯尚德會的師範,並在武德會支部設立的同時,就任爲教授。老師雖是井蛙派的師範,但也是槍術範士,劍道、薙刀、柔道教士,一直到昭和十四年以八十九歲高齡逝世爲止,一生都爲武道犧牲奉獻,是一個與武道共存共活的人。我在松田秀彥老師的道場和他的指導下,修煉了約十年。以後,往東京遊學的一段期間,受九段下(地名)“修道學院”高野佐三郎等諸先輩、老師的指導,並認識了很多的劍友。於昭和三年我至東京回到故居,一面又再度在松田秀彥老師門下修煉,一面又在學校、武德會支部、警察、刑務所當教師。
松田老師曾教諭我說:“今後的劍道,是和平的劍道,不是殺人之劍,而是活人之劍。所謂‘活人之劍’就是磨練身心,修學治文,提供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之謂。擦、摸式的互打,隨便打打玩玩的劍道不能稱作“活人之劍”。而要以充實的氣力、膽力去打、突(刺)的劍道才是“活人之劍”應該用心慎重修煉。”
老師接著又指示“勝負和比賽”的意義說:“勝負只有一支沒有第二支。比賽的目的,則是要試探彼此的劍技如何。在日常的練習,不管對方實力如何,應儘量取得第一支的勝利爲要。我已出場參加過很多的大會,而值得回顧及有意義的諸如昭和十五年(紀元二千六百年)的宮崎神宮大會、大日本武德會的選拔大賽、門治神宮國民體育大會、鹿島神宮的全國選拔大會、戰後昭和二十六年三月西宮市的紀念大會、全日本劍道聯盟的落成大會、昭和二十八年五月的京都大會、昭和二十九年十一月在宮崎市的第一次東西對抗大會等等。凡志在武道者或欲爲人上人者就必須有“忍耐”的工夫。不管你的能力如何,你仍然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十倍、百倍的努力,才能突出於眾人之中。無論多麼的艱苦,也要把這根“忍耐”的棒子抱住,學習如何“能忍”、“又能耐”的工夫。”這就是恩師對我教訓。
自昭和十八年到昭和二十一年,我在武德會支部當理事。而劍道主教授該職,相當於G項戰犯(美軍戰犯規定專案之一),遂被解除公教職務。直到昭和二十六年的禁令解除一直忍住,接而西宮大會的順利成功,以及自己能夠安心無慮的修煉,並接任全劍連役員警察師範、縣連理事長、尚德會館長等職,專心於劍道的發揚和指導,這種種的一切,實在都是得力于松田秀彥老師寶貴的“忍耐”教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