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 年,亞洲區裁判講習,首爾,韓國
大專杯剛結束,在勝負之外,「審判」出現爭議的問題,又成為熱烈的話題。
當然,我人不在場,對這些爭議,不僅是無法表示意見,而是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。
今晨看了幾位學生與後輩在臉書上的對談,有感而發,回應了他們的討論。我自知,這對他們心中的「疑團」起不了很大的作用,比較多的,應該就是我整理自己的思緒罷了!
雖然,臉書很方便,不過,寫過的東西,很快就會「消失」了,所以,我會希望也在這裡留個備份。
*
從「劍道規則」本身,很容易討論。然而,在找到法條、打完字之後,重點還在於那些「法官」與「律師」,這些執法、詮釋法條的人,才是重點。
理論上,比賽規則是跟在比賽後面跑的。所以,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。
說穿了,就是裁判的「劍道素養」不足,大家對於審判規則的「共識」不夠,所以,才會有爭議。不然,在學校或道館裡,老師教的,應該與比賽時遇到裁判的判決相當接近。
此外,劍道審判是很「主觀」的,這一點,當選手的人也應該清楚,有機會,自己在社團、校內或道館內的比賽時,上場當一下裁判,就會清楚那個心態了:要在一秒鐘之內,判斷是否為「有效打擊」,並不是容易的事。
當完裁判之後,再去問後輩們的觀感,虛心的反省,看看自己有否誤判。
(這份虛心,還得拿下學長姊、前輩、甚至是老師的架子!說實話,對大多數的人說,都是難事。)
當完裁判之後,再去問後輩們的觀感,虛心的反省,看看自己有否誤判。
(這份虛心,還得拿下學長姊、前輩、甚至是老師的架子!說實話,對大多數的人說,都是難事。)
分享兩位老師給我的教誨:
小時候,黃教練告訴過我:「只要你的身體不要被別人的劍碰到,就不會有誤判的事情發生。如果你覺得,你有打到,但是裁判不舉旗時,你就打到他們舉旗為止。」
十三回世界盃賽後,有一位教練剛好有學生在電視台服務,全程攝影了比賽過程,日美之戰,美國隊的劍,並沒有碰到日本選手,從錄影帶中,完全看不到打擊得分之處。
教練知道我認識石田老師,要我去問一下,他是否有興趣看一下錄影帶?(返國可以有責任歸屬之類的討論。)我去問了,石田老師他謝謝這位教練與我的好意,然後回答我,他在年輕的時候,他的老師告訴過他:
教練知道我認識石田老師,要我去問一下,他是否有興趣看一下錄影帶?(返國可以有責任歸屬之類的討論。)我去問了,石田老師他謝謝這位教練與我的好意,然後回答我,他在年輕的時候,他的老師告訴過他:
即使是裁判誤判,一定也有他誤判的理由,身為選手,就是要找出這些理由,
繼續修練,避免這些理由。
繼續修練,避免這些理由。
我們常說,劍道修練的重點,不在於輸贏。我覺得,這幾位老師給了我很寶貴的教誨與示範。
持續地精進自己的劍技與劍道素養,本來就是我們該做的。
比賽的輸贏是一時的,小熊醫師有過一句名言:
你的輸贏,別人會掛在嘴上;但會把你的鍛鍊,擺在心裡。
希望從另一個觀點,來跟這裡的同學分享:
劍道是一個講求「反求諸己」的武道活動。
由於這裡的「老師、教練、裁判」較少,所以,我剛剛只針對「學生、後輩」發言,然而,同樣的道理,也適用於高段者與老師、前輩、裁判!
執行「審判」工作,也是劍道修練中的重要一環,他不是一個炫耀權威的工作或場合。
裁判也得努力、用功、下功夫,才不會對不起認真參賽的選手,也才能達到教育與推廣劍道的目的。
由於這裡的「老師、教練、裁判」較少,所以,我剛剛只針對「學生、後輩」發言,然而,同樣的道理,也適用於高段者與老師、前輩、裁判!
執行「審判」工作,也是劍道修練中的重要一環,他不是一個炫耀權威的工作或場合。
裁判也得努力、用功、下功夫,才不會對不起認真參賽的選手,也才能達到教育與推廣劍道的目的。
總之,劍道是個很難的活動(選手難、裁判也難),所以,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!
當然,這也包括劍道協會要把審判規則先印好,邀請合適的師資舉辦裁判講習,各位老師、教練也該踴躍出席講習,除了更新資訊之外,也多一些機會,共同研究隱藏在規則文字背後的「言外之意」,並取得「共識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