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退擊
很多人都打不順
感覺應該只是方向相反
但是卻怎麼樣也做不好
有幾個常見的原因
第一個原因
競鍔或體碰時
手臂彎曲角度太大
以至於沒有辦法保持適當的空間
在這個情況下
想要退擊
因為後腳要向後拉很遠
因此身體重心會上下起伏很大
很容易被對手察覺而失敗
第二個原因
太過重視右腳的踩踏
退擊一般會這麼分解
(以右腳為前腳,左腳為後腳)
第一步:拉左腳向後
左腳好像蜻蜓點水一般往後點在地上
重心還是在右腳
上半身的構型都不要改變
第二步:重心向後傾
可以自行後退或是順著對方推的力量後退
重心快速從右腳轉到左腳
重心轉移就跟打太極拳一樣
是一個向後坐的感覺
左腿要微彎來承受身體的重量
上兩步大家可以參考華爾滋的舞步
第三步:揮劍並後退
重心向後移到左腳後會有一反作用力
運用此反作用力加上丹田(下腹部向上收縮)的力量打擊
打擊到對手之後
順著打擊的反作用力運用背肌的力量將劍往後甩
藉由這個反彈的力量加速後退的速度
簡單地說就是用腰腹的力量打擊
有的人會說打擊時要同時踏右腳
其實大可以不用刻意
因為重心的瞬間下移和腰腹才是揮劍的力量來源
右腳踩踏其實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
因此不需要刻意地踩踏
刻意地踩踏會造成重心前傾
以致於退擊的幅度與速度不夠
有時退擊會伴隨著右腳的踩踏
通常是因為雙方的距離已經有一點拉開
不是處於競鍔的狀態
因此使用近距離原地踏步打擊(間合與運足的要點)
由於距離還是很近、很難往前跑
因此選擇往後退開到安全距離
我們一般講的退擊
都是從競鍔或是體碰的狀態出發
打擊到對手之後
順著打擊的反作用力運用背肌的力量將劍往後甩
藉由這個反彈的力量加速後退的速度
所謂的用腰腹力或是收縮下腹部,指的是改變骨盆的角度, 也就是所謂的收尾閭,舉劍的時候,人會呈現骨盆前傾的狀態, 揮劍的時候,應該就會變成正常或是骨盆後傾的狀態,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力量的傳遞 |
簡單地說就是用腰腹的力量打擊
有的人會說打擊時要同時踏右腳
其實大可以不用刻意
因為重心的瞬間下移和腰腹才是揮劍的力量來源
右腳踩踏其實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
因此不需要刻意地踩踏
刻意地踩踏會造成重心前傾
以致於退擊的幅度與速度不夠
有時退擊會伴隨著右腳的踩踏
通常是因為雙方的距離已經有一點拉開
不是處於競鍔的狀態
因此使用近距離原地踏步打擊(間合與運足的要點)
由於距離還是很近、很難往前跑
因此選擇往後退開到安全距離
我們一般講的退擊
都是從競鍔或是體碰的狀態出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